安徒生_安徒生教师奖

  安徒生童话:做人的教育

  1918年,陈家麟、陈大镫首次将《安徒生童话故事》翻译成了中文并在上海出版。

  ”我知道丹麦这个国家,是因为我读过安徒生童话故事。”这是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

  安徒生在童话故事里高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他的幽默、夸张和讽刺让安徒生童话故事中充满了趣味,人们可以从中自我审视和自我反省。

  身高1.86米的安徒生的心地是柔弱而善良的,他栩栩如生的故事里透露出一种天真的美好,即无条件地的激励儿童(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渴求。故事里的主人公虽屡遭不测,但对生活却不离不弃,怀着对美好事物的依恋执著前行。故事里的小人物都很有个性,在巨大的戏剧冲突中,但他们相信自己,做事情听从自己的内心召唤,最终有了良好的结局。

  在安徒生的作品中,一如在他的生活中,面对世间的苦难与不幸,他没有选择仇恨、暴力和反抗,只是从基督教信仰中汲取爱与盼望。

  丹麦人受安徒生童话故事的影响很深,特别是体现在幼儿教育方面。

  丹麦人的儿童教育理念与我们大不同,他们普遍重视儿童在情感、社交和认知能力三方面的发展,他们强调发展儿童的:

  稳定的个性:丹麦人认为人的价值在于他是一个有情感有温度的人,儿童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灵气的成长中的人,而不是一部冷冰冰的学习机器,道德层面的学习和训练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不重视知识的积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被许多中国商业教育机构延伸到了幼儿阶段,它像是一副枷锁一样,锁住了许多中国儿童的天性。而丹麦人,却懂得尊重人的自然生长规律,不会拔苗助长,所以,在丹麦幼儿园里,那些所谓的知识学习与训练课程就看不见了,丹麦人认为那不是在幼儿园期间要做的事情。

  乐观天性:丹麦人懂得引导儿童拥有积极的态度,用热情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光亮,这是丹麦人提升幸福指数的一种重要方法,并也因此给自己带来发展机遇。

  行动的力量:丹麦人在教育儿童去主动把握机会,提升行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领导力:他们不会教儿童去默写单词以及乘法口诀之类的东西,却教会了儿童带头去组织各种游戏,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的儿童学会一些有助于未来人生发展的领导能力和自信心。

  社会责任:丹麦人注重培养儿童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他们具有现代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无论是在丹麦幼儿园里还是在家里,大人们都会放手让儿童去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在培养他们这方面的意识。

  丹麦人培养儿童与“天”交往的能力:如培养儿童的同情心与爱心,这种精神层面的教养是当今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

  丹麦人培养儿童与“地”交往的能力:如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懂得环保,与大自然友好相处。

  丹麦人培养儿童与别人交往的能力:如善于倾听,学会沟通,善解人意,尊重别人,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等。

  丹麦人培养儿童与自己交往的能力:如情绪管理、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好奇心等,安徒生就是一个想象力极为丰富的人,他故事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启发了人们的灵感和想象力。

  因为这样的教育理念,成就了一个美好的童话王国丹麦,如果发扬光大这样的教育理念,将会有效地促进世界和平。

  现在许多中国大学生和企事业单位员工们做的“拓展训练”,就类似于丹麦人在幼儿阶段培养儿童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这些“拓展训练”其实就是丹麦儿童游戏的升级版。

  安徒生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我们还都是孩子,何不多些快乐呢?

  儿童不是为了学习而玩,但是学习会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然发生。在丹麦幼儿园里,老师们根据童话故事带领儿童一起在编排戏剧、选择服装、布置场景的过程中,儿童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且体健康了,精神愉快了,语言丰富了。审美能力提升了,不仅认知了周围的事物,也展现出了自己的天赋所在。

  心中的神圣,是凄惨生活中的圣灯,适度的挫折是成长过程中的动力。

  不要恐惧,宁静地,脚踏实地地去实现你的梦想。

  安徒生的生平经历让人看到了逆境出人才,贫穷的儿童也能够成为伟人。把儿童留在摇篮里,坐拥万贯家财,不劳而获,则会使得人生索然无味的。

  基于这种认识,很多丹麦企业家不是把自己的财产全部留给子孙,而是将绝大部分乃至全部财产都捐给慈善事业,他们的子女则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去获取成功的喜悦。

  从安徒生童话故事里,丹麦人懂得了慢教育的好处,他们尊重儿童的差异,把儿童看作是独立的人,他们有能力做出自己的决定,并不需要成人给予过多的指导。丹麦人不做损害儿童健康以及儿童天赋的事情,因而丹麦儿童有了一个简单而又幸福的童年。

  跑完马拉松全程并取得较好名次的人,多是一些非洲国家的职业选手;跑完半程的多是业余体育爱好者,他们虽然没有拿到马拉松的金牌,却有了其他行业里的各种成绩;跑5公里MINI马拉松的人们,虽然速度很慢,但却跑出了乐趣。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必在意开始阶段速度大小与距离长短,快乐就好。

  在一首小诗里,安徒生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增进人生幸福的具体建议:

  去走动、去呼吸、去飞翔、去漂流,

  去付出、去获得,

  在异国遥远的道路上徘徊,

  旅行即生活。

  附录:赢在起跑线上的丹麦儿童

  一则关于学前教育方法的研究摘要

  在安徒生的眼里,儿童是一群好玩的,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天生的创造力的群体。

  安徒生的理念对丹麦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安徒生理念的道理何在?

  丹麦奥胡斯大学Dion Sommer教授对400多项国际研究进行调查后,得出了一项与幼儿园教学相关的研究成果,印证了安徒生教育理念的科学性与合理性(Dion Sommer Development Science,Samfunds-litteratur,2017),下面是其研究摘要。

  一、学什么以及如何学?

  丹麦幼儿教学目标是要创造“未来的英雄”,幼儿园阶段是儿童个性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必须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在这个阶段,学什么和如何学是要考虑的最重要问题。

  在全世界(的教育竞争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但哪种类型的教育法对儿童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是帮助最大的?

  1、应试教育的基本要义:

  - 数学、语言表达和早期写作是儿童必须学习的核心知识,要努力完成这些学习任务;

  -游戏与学习是对立的概念,游戏是浪费时间的行为;

  -幼儿园老师有权为儿童做出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值得学习的,他们为儿童在未来学术上的成功去安排所要学习的知识;

  -应试教育者不是根据儿童的年龄阶段来决定学习什么,只是抱着一种竞争的与焦虑的心态,一厢情愿地认为这对儿童的未来有好处。

  2、游戏型教育的基本要义:

  -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当做不同的事情;

  -以儿童为中心,教育的出发点是让儿童去体验世界;

  -儿童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主动学习意愿和探索生命的原动力。

  - 儿童不是为了学习而游戏,但是学习会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然发生;

  -游戏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它包括自由的游戏和有引导的游戏两种方式。有引导的游戏指的是有幼儿教师参与的游戏或者是由教师设计的一些游戏活动。

  3、自由游戏和在成人指导下的游戏:

  -自由游戏是基于儿童自愿、灵活和自我组织的游戏活动,没有任何目标或意图;

  -引导式游戏:大人为儿童游戏设置场景选配道具,与儿童一起游戏的过程中,成人会鼓励孩子,并常常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注意:在引导式游戏中,成人只是搭建好场景、设计好游戏环节,让儿童自由游戏,成人不能干涉儿童游戏过程,不能给儿童提供事实以及经验,让儿童进行自由探索。

  二、“赢在起跑线上”还是“输在起跑线上”?

  学龄前儿童必须学习数学,自然科学,阅读与写作,才能“赢在起跑线上”?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体现在情感能力、社交能力、创造力、认知能力和知识学习方面,而前三种能力对儿童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如果本末倒置,过度注重知识学习,将会对儿童一生的发展不利。

  Dion Sommer教授研究表明:“在玩中学的教学方法”将会为儿童终生的发展做更好的准备,起跑线不是知识多少,而是孩童们情感能力、社交能力、创造力的发育程度。

  三、儿童学习研究实例

  1、对数学与自然的理解。

  Dion Sommer教授的研究对象是幼儿园4到5岁的小朋友。

  当儿童开始对数学和自然科学进行“实验性”的游戏时,幼儿园并没有开设这类科目或进行相关科目的学习,儿童只是自发的用一些玩具、或在纸上画一些符号开始自由游戏。在自由游戏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对儿童关于形状、大小、体积、空间维度进行了“调查”和“实验”。

  研究结果揭示了自由游戏过程会为儿童今后的数学理解力打好基础,正如成年人在玩与数学理解力相关的益智类游戏时,他们的数学能力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一样。

  引导型游戏有助于儿童提早了解周围的物质世界,并且幼儿园老师给儿童提出的能引发好奇心的问题也能提高儿童的简单的数学理解能力。一项长期研究表明,高中生的数学成绩与他们在儿童时期所玩积木的复杂性有密切关系(那些会玩复杂积木游戏的儿童,上高中时数学成绩更好)。

  另一项研究揭示了应试教学法与引导型游戏教学法两者在学习几何概念时的区别。

  这项研究结论表明,引导型游戏教学法将儿童、老师的共同参与和积极评价结合起来,学习效果要远远好于老师讲授、展示和绘图的传统应试教学方法。

  一些早期学术研究也表明,那些过早接受应试教育的儿童“并没有为未来做好准备”。这些儿童后来在学校学习中表现出更多的焦虑症状,在日常生活中,也缺乏自信,人生态度很消极,此外,他们还缺乏独立性和不畏困难的行动能力。

  2.语言表达力

  Roskos和Christie经过20多年的语言和游戏研究发现:在游戏中进行语言练习,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在家庭和幼儿园玩耍的时间越多,儿童的语言发展的就越好。 除此之外,成人为儿童讲故事和与儿童一起表演节目也可以发展儿童早期的语言能力。

  当幼儿园老师引导小朋友们讲故事和根据故事做游戏时,为了完成一个戏剧表演活动,儿童常常会根据戏剧的主题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相互展开讨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提升语言能力的学习过程。

  Peligrine对学龄前儿童做过一项理解并记忆故事内容的研究: 活动一开始,老师先为儿童朗读了一个故事,然后把儿童分成三组:第一组根据故事做游戏;第二组讨论故事情节;第三组为故事绘制图片。

  结果显示,在三组中,游戏组的儿童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最为完全,通过游戏他们用身体记住了这个故事。在游戏中,这些儿童不仅增强了记忆力,还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也提升了他们使用复杂句子的能力。

  3.自控力和不安情绪

  Hart用2组儿童做了个对比:第一组是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接受应试教育的儿童;第二组是同年龄阶段接受有成人指导的游戏型教学的儿童。

  结果表明:接受应试教育的儿童压力更大,更容易感到紧张,不安的行为更多。这些儿童缺乏自制力,会表现出更多的愤怒情绪以及攻击行为。

  Hart的另一项长期研究跟踪调查了两组实验对象,调查从他们的儿童时期一直持续到青年时期。第一组是童年时期在游戏环境中度过的。第二组是童年时处于应试教育中的年轻人,当他们长到23岁时,他们的情绪问题比第一组多了7倍,他们缺乏自制力,他们中有人因犯罪被拘捕了4次。

  四、结论:

  在这个迅速变化的世界中,儿童该如何获得较强的生存能力,如何成为“未来的英雄“,用何种方法为以后的学习以及生活做好准备?

  Dion Sommer教授最后得出结论如下:

  1、学龄前是儿童学习的最佳时间,也是效率最高的阶段。但是,在这个阶段开展应试教育会破坏儿童的学习潜能,导致他们未来的数学、自然科学和语言表达能力下降。此外,它还会给儿童带来更多焦虑情绪,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攻击性行为和令人感到不安的其他行为。

  2、童年时就在游戏中学习的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好,他们未来在数学、自然科学和语言方面的能力更强,他们具有更好的社交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

  3、以儿童为中心并伴有成人“温和“参与的引导型游戏模式对儿童才是最有益的,完全自由的游戏也有其不足之处。

  明白了这些道理,许多丹麦儿童就“赢在了起跑线上”,并成了“未来的英雄”。